时间:2018年02月01日
地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病房
志愿者:宛霞 朱春宇 任蕾 韩宁
2018年2月1日,初次参加“仁爱安宁疗护”的我,踏进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大门。在找寻“安宁疗护”中心的过程中,看到医院急诊科的走廊里躺卧在临时添加的床位上,那一个个有人或无人陪同的病人,还有那些奔波于各个缴费和挂号的窗口间匆忙开单子化验、拿药的家属们……他们都无暇顾及我的目光,走廊中人声嘈杂,空气中弥漫着医院特有的味道……
乘坐电梯,我上到了一个清幽雅致的楼层,这里格外的明亮、温暖,空气清新怡人,整个楼层都是以暖色调为底色的装饰,时而有新鲜的绿色植物,在视野中点缀着我的心田……这样的环境下,会住着一群什么样的人呢?我升起了很大的好奇心。
在经过前辈老师们的认真培训之后,我们最后又闭目静坐了10分钟。这个环节很重要,让我有时间让自己与外面的世界做个短暂的告别,让自己的身心,安住在当下的位置和角色上,让心静下来,扮演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吧。
第一位老人:恬静奶奶
当我们轻轻的进入她的房间时,她静静地躺在柔软的病床上……安详的看着电视,目光却似乎很遥远,不知这位老人的思绪已飘向了哪里?是远方的家乡?还是记忆中的那些过往……
我们很有经验的志愿者们,没有去打断老人的思绪,静静的陪伴着老人,蹲在她的床边,轻柔的握住老人的手,慢慢的抚摸着,似乎想帮老人抚平她记忆中的那些伤痛吧~老人的嘴角微微泛起了笑容,没有说什么……临走时,我们的志愿者给老人的床头挂上了一串精致的“金刚结”,这代表着我们“仁爱志愿者”对老人的祝福,祝福她平安、吉祥、恬美……
第二位老人:岁月爷爷
热心的护士姐姐告诉我们,这位老人91岁了,头几天一直神智不清,这两天刚刚清醒过来,能稍微表达点儿意思出来了,才知道,老人原来是有信仰的,并且很虔诚。很感谢护士姐姐的细心提醒与热情介绍啊。
进入老人的房间后,迎接我们的是老人的儿媳,一位很温和的女性,我们的带队老师—宛霞老师,很自然的上前与她亲切的攀谈起来,认真的了解着老人的情况,并且关怀着家人们的心态与情绪,在一旁轻轻的耳语着,生怕打搅了老人的静养。
我们的另一位志愿者—小朱老师,很娴熟而又自然的蹲坐在老人的床侧,同时用双手轻轻的捧起了老人的右手,嘴里还喃喃的介绍着自己是仁爱的一名志愿者,是来这里陪伴老人的……这时,我也凑近了另一边的床侧,看到了老人的双手、小臂和面容……那是一双皮包着骨头的大手,小臂上也只是看到粗细不等的血管在深褐色的皮肤下清晰地交织着,老人的面容,是那么的瘦弱,那么的暗淡无光。老人的嘴巴总是张着的,眼睛却多是闭着的……我们静静地在一旁陪伴着,认真的看着眼前的老人,老人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却让我浮想联翩了,想象他在91年前,或许也是一个呱呱落地的,满身婴儿肥的“胖娃娃”吧?十几、二十年后,也应该是一位风华正茂、潇洒自如的翩翩公子吧?应曾是一位在家中说话掷地有声、在单位也能独当一面的好手吧……想到了这些,内心觉得人的一生,真的好短暂、好梦幻,也许这场梦在你欢喜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很快过去,在你痛苦、难过的时候,或许迟迟的不能醒来,不能解脱吧~老人睁开了眼睛:左看看,右看看,我觉得老人的眼睛似乎在告诉我说:“年轻人,人生太短暂了,好好抓住你们的这一生吧,多做一些能帮助他人的有意义的事情吧,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有价值吧,等老了,该走的时候,你们将不会有何遗憾了啊。”
感恩老人啊,感恩您给我们的启迪和启发啊!我们定不负众望,继续把我们志愿者的事业发展下去,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来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啊!
第三位老人:校友爷爷
这位热情的老人在我们刚一踏入他的房间时,就十分热情的招呼着我们,让我们坐、都坐、都坐在他的身周围才好啊!
老人记得我身边的每一位志愿者,一眼就认出我是个“生瓜蛋子”了,哈哈哈!老人很乐观、很开朗,告诉我们,他在这里很开心,什么都不想了,好好的活着,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在这里他可自在了,比在家舒服!不想走了,就在这里住下去了!哈哈,他说他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
怎么讲呢?一般像他这样的病人,陆陆续续在这里住院,最多的也就一年左右就是最长的了,而他在这里都快三个年头儿了,你说他是不是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
他还主动问我这个“新来的”,平时是做什么工作的,当得知我的工作是和电脑、计算机有关的之后,老人的热情更加高涨了!讲述起了他的故事:原来老人不单单也会用电脑,并且还是咱们国内第一批个人拥有电脑的专业人士啊!从小父亲就让他背诵“国学经典”,每背诵一篇文章,就奖励他一块大洋,他一共背诵了三十多篇像《古文观止》一类的文章,他就在父亲那里储存下了三十多块大洋了!都是以记账的形式为他保存着的。只要日后有合情合理的用途,都可以随时向父亲支取的。老人很骄傲的告诉我们,在解放前,他那个年代,他后来的自行车、手表等等喜欢的东西,无不是从自己挣到的这笔资金中支取的。
而真正让老人受益的,其实并不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是让他养成了一个好的记忆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了一切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换来的,即使是在家里,也没有白来的!这影响了老人的一生。
后来老人学习了英语、德语、俄语等多门外语。并且在一生中,多次为国家做了很多科技方面的贡献,我们当时的很多节能技术都是由老人带领的科研小组,研制成功的~老人还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述着他在科研方面是利用什么样的原理和方法来一一攻克当时很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的。在他的口中,这些都是那么的轻松、简单!但是我们心里还是清楚的,哪有老人说得这么轻描淡写啊!也就是老人的智慧和经验丰富的原因吧,一般人怎可能有如此多的功绩呢!?
同时,在老人的言语中还体会到,他是一个比较淡泊名利的人,不论自己做了什么样的成绩,至于是否获得相应的奖励和酬劳等,对老人来说,都是不重要的,老人只是认为这是自己工作中分内的事,该做的,做好就是了!
老人那精神百倍、神采奕奕的表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的,老人的往事,就像一盘盘存在时光中的磁带,那么精彩,那么丰富,那么富有人生的哲理与智慧……他就像一台精神饱满的录音机,等待着我们这些年轻人、我们这些有心的后辈们,都去他那里按下录音机的开关,然后,静静的倾听着老人用一生谱写下来的篇章,有多么的动听、多么的生动,多么的宝贵……这些都是他留给孩子们的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啊。
老人们都很简单,都在等候,等候着孩子们的到来,不需要任何物质上的给予,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言语,只要你来陪伴,只要我们可以静静地坐在老人身旁,陪他们一起回到他们的记忆里,回到他们的过往中……他们会毫无保留的,把他们所有的爱,都融化在对你讲述的每一盘“即将被尘封的录音带”中吧。
临行时,老人执意把我们送出病房门口,尤其还拉着我们中他的北大校友——任老师的手,盘问着下一次我们何时再来……
其实,我们也同样期待着,盼望着下一次与他们的相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