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做慈善,对师父提出的“做慈善事业是自己实践善行,不是救济工作”不理解的,基金会不做救济干什么呢?


经过不断的听闻、思维、善行实践,内心深深认可:师父有智慧,对世间缘起了无余。每次深入基层都会看到很多苦难的现象,一次次的碰撞,再也不会随便给他人扣上“不孝”、“不慈悲”等标签了。




以前常常看到网上对“不孝”之人骂声一片,即使认为自己对的人,当遇到被扣“不孝”这个帽子,也只能饮泣吞声,无奈的退让。

看到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女孩独立承担了毫无血缘关系4位哥哥的上学支撑,甚至卖血为哥哥们筹措学费,在卖血的路上不幸被车撞死。全村人办了一场轰动的葬礼,媒体给她一个孝顺女孩的标签。

还有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把女儿女婿的家占了,对于动手的女婿,到处告状辱骂“不孝”。当然,女婿再有理,动手也是不对的。




看到种种的报道,内心不仅有点悲哀,也对这样以“孝”为借口新闻热点,感到一丝苦涩。当下物欲横流,很多人以孝为借口满足自己某些欲望,对他人系上种种的枷锁,为自己的某种“掠夺”找个借口。用佛门的话,就是只要果,不注重因。

要想富裕,一定有富裕的因,那就是刻苦、勤劳、乐于助人、惜福、有感恩心等。如果抛开这些因不管,只要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登天”,甚至盘剥他人,这都是不正确的,是不孝的,甚至种下祸端。




常常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思维惰性,从未对“不孝有三”进行过查询,可见思维惯性是修行的一大障碍。不孝的三个内涵: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长大后,不能安身立命,赚钱养家糊口,这是第二种不孝;由于贫困,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由此可见,我们大力提倡的孝,因为不懂孝和不孝的内涵,很多时候都偏了方向。




悟光法师在翻译中心回答译员问题时讲的更加深入。法师说:孔老夫子的《孝经》里边讲的很清楚,“夫孝, 始于事亲, 忠于事君, 终于立身。”

刚开始孝,就是对于我们父母的孝。当你长大了,要立业了,忠于事君。你长大了立业,你要出去干工作了,我们要对君臣,要对我们的领导,要对国家的领导,要对他忠心。这就是第二个层次的孝。

最后一个孝是养德,养自己的德才是真正孝养父母,不是只对他身体的照顾是孝顺。




现在看来,一个人能自食其力,把工作干好,把家庭照顾好,这本身就是孝的内涵。如果自己的工作没干好,不能养家糊口,弄的家里鸡犬不宁,这本身就是不孝了。

在能自食其力的基础上,随力随分的对父母尽自己的本分,最好方法要能够改变他们的生命目标和生命状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待父母的问题上也是适用的。


 作者 留白  | 美编 见月